世界最大制罐企业诞生记

2015年2月的第一周对我们有着什么样的特殊意义呢?如果您就职于科罗拉多州波尔公司 (Ball) 或伦敦制罐巨头雷盛公司 (Rexam),无论是好是坏,本周您的职业生涯可谓风云大变。仅18个月前,波尔传出了想要吞并雷盛、打造跨国制罐帝国的消息。虽然这笔交易对制罐行业是件好事,但别忘了这场并购也导致了许多岗位流失。 制罐企业常年不断努力扩大盈利,这是他们进步的代价。原料价格波动、劳动成本增加以及环境监管越来越严格,导致在市场上企业规模越大越好。 我们还记得在今年6月底,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盖下批准印章,通过了波尔以85亿美元购买雷盛的交易,全球最大食品罐和饮料罐生产商由此诞生。波尔公司在过去18个月里克服多家监管机构障碍一路向前。 波尔为成为史上世界最大制罐企业付出了什么代价?它必须从分布在三个大洲的17家制罐工厂中撤资。这些工厂被卖给了Ardagh集团。Ardagh事实上是一家行业内的竞争企业,最近接替波尔公司成为了康家食品公司 (ConAgra Foods) 的主要食品罐供应商。 因为Ardagh公司和并购后的新波尔公司注定会为多份金属罐合同摆好阵势大战一场,他们之间的关系将值得我们关注。 美国是最后批准交易的三个国家政府之一。另两家监管机构—巴西和欧盟分别于6月初给出了交易许可,这项契约让波尔公司控制了全球约1/3的饮料罐产能。为了让岗位削减看起来不那么明显,波尔称计划将在三年内通过削减运费和物流、采购以及管理费用节省3亿美元。 分析机构纵向研究 (Vertical Research) 称,如果波尔能在并购雷盛公司后保留所有生产厂,其规模将占到全球饮料罐产能的2/5。 销售资产让波尔公司获得了34.2亿美元,这缓解了丧失额外产能的打击。虽然已经销售了多家工厂,波尔仍在世界各地拥有75家饮料罐工厂,还在马不停蹄地开展生产。 波尔除订立并购制罐工厂的合同外(这将让波尔购买铝和其他材料时增加议价能力),还将即刻开始节省运输费用的计划。波尔在全国各地有策略性地计划工厂分布的最大好处在于,可以最小化运输铝罐的距离。 金属罐运输距离当然是越短越好:因为你不仅要承担燃料费用,还有质量风险。天气、交通事故、高速公路阻塞、交通工具故障……这些都是运输中的风险因素。谁想在付出代价生产金属罐后,却因为有划痕或凹陷不得不把它扔掉? 波尔在经历了18个月前途未卜的日子后,现在终于可以开展下一步行动,让合并真正为企业节省成本。无论你为哪家制罐企业工作,你都必须理解波尔简约朴实的最终目标。 波尔首席执行官约翰·海斯 (John Hayes) 说:“我们的目标很简单:让金属罐无论从经济、环保还是社会角度而言,都成为饮料供应链上最可持续的包装。”…

To continue reading,
please login or subscribe to The Canmaker

Recent Articles